榴花阁内,千姨娘屏退了所有丫头婆子,单独和惜雪说话。
母女俩聊了好些会,才说起正事,惜雪颇是诧异地问:“姨娘,你是说,父亲能同意那个拂清嫁给我小叔子?”
提起这事,千姨娘顾不上把玩女儿新送的如意,“起初是不大愿意的,可在我说了后,多少有些动心。你是不晓得,你父亲有多厌恨他们姐弟,要不是顾着姚家的体面,他非得把人赶出去。”
“那拂清能愿意吗?她连父亲都不怕,未必能肯的。”
“呵,是她非要进来姚家的,那她的婚事,可由不得她。她再横,能横得过姚家?你回去问问你婆婆的意思,你父亲那,我再说说。这事一时半会的,且急不来。”
“姨娘,这事你千万要上心,要办成的话,可就了却我一桩心事。我是受够了他们母子俩,一个整日管来管去,一个不务正业,烦死了。”
“这事你放心,保准给你办成。唉,你也多替你二哥留意合适的姑娘,大少爷都定亲了,他还没个着落。”
“这是我亲哥,我能不管?啧啧,说来娶妻娶贤,有时候还得看看这姑娘的品性才行。我听相熟的人说,和大哥哥定亲的那位盈玉姑娘,脾气大,气量小,心眼极小,容不下人,前阵子还……”
“怎么说?”
……
得了空闲,林氏记着俞悲淮的嘱托,从私库里挑了好几样的上等滋补品,准备去姚家送给拂清赔礼。
郭嫂子有些心疼,“夫人,不过是个小小私生女,也不受家里重视,咱们何必这样吃力不讨好。”
林氏清点着物品,拂清的身份,郭嫂子从别处打听到了,说是姚家寿宴那日,当众认亲的私生女。
当初这事闹得人尽皆知,她多少也听说了,没料到会那么巧,就是拂清。
不过她看拂清乖巧懂事,倒没有旁人说得那样不堪。
“你这话说得,人家是私生女,就担不起我们的赔礼了?就是不小心撞到了大街上的乞儿,我们也得低声道歉。何况这事,是阿淮托了的,我自然得说到做到。那位姚家姑娘,我看着,还不错。”
随后,主仆二人来到姚家,贾氏接待了她们,并让人去喊拂清过来。
等见到拂清,林氏亲切地拉住她的手,让她坐到自己身旁,很是关照。
贾氏说:“真真是麻烦俞三夫人你了,还亲自过来看她,她一个小辈,哪受得起。”
林氏见拂清没有那日的憔悴,是精心调养过的,她来之前,多少还担心拂清会受苛待。“哪里的话,我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。常言道,一回生二回熟,这次我来,就是熟人了,还只怕打扰你们。”
拂清哪敢说话,就乖乖巧巧坐着,听着她们寒暄。
待要离开时,林氏还和拂清说:“你养好身子,有空也请来我家坐坐,珉哥儿还念叨着你这个漂亮姐姐呢。”
拂清看向贾氏,贾氏点点头,她这才应下,“有空定会去的。”
送来的礼品,不多,但也不少,都是极好的滋补品,可见林氏是用心的。
贾氏让拂清带回去吃,拂清还不敢收下。
“这是人家特意给你的,你不收谁收?一时吃不完,就让卢妈妈收起来,日后来往送人的,你自己做主。”
“好,谢谢夫人。”
看着拂清离开的背影,贾氏的陪房,柳大娘说:“这位清姑娘,敢和老爷顶嘴,却对夫人您毕恭毕敬的,凡事还知道问过夫人您的意思,也不贪心,倒是难得。”
贾氏点着熏香,起先她是有些同情拂清姐弟的,可自从拂清进来姚家第一天开始,就是非不断,她难免生厌。
不过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,她发觉拂清是个安分守己的,极少添乱,管着痴傻的龄想和多病的松哥儿,又当爹又当娘的,也不容易。
再有,无论什么事,拂清都会先来问过她的意思,很是敬重自己,这很不错。
她作为姚家主母,是有本分要顾着姚家的子嗣。但凡她心眼小,懒于理会,拂清姐弟是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。
“这点还算她聪明,能懂事点好,不用我多费心。”
“唉,也就夫人您好心,拿她当正经的姑娘,老爷和老夫人都不待见她。好在她还知道伏低做小,不再惹事,否则还说不定闹出什么风波来。”
“左右就是多幅碗筷的事,累不着我什么。若不是她性子还行,我也懒得费这个功夫。”
“对了,听老夫人那边的意思是,让他们姐弟到庄上去?”
贾氏点点头,姚老夫人已经吩咐过她,让她尽快把拂清姐弟安排到庄子上去,说是眼不见为净。
姚鹤冠也是这个意思,说担心拂清会再给姚家惹事,还不如送走养着,等及笄随便找个人家嫁出去就是了。
她想着这样也好,拂清姐弟的身份在姚家,处处尴尬,也多不自在,到庄子过去住着,衣食不愁。
这对他们姐弟,也是个好去处了。
再说拂清得了那么多补品,第一个念头不是想着要吃,而是想着这些补品能换多少钱财。
卢妈妈笑话说:“姑娘当真是掉进钱眼里了,这么好的东西不吃,怎么还想着去换钱。京中但凡有脸面的人家,都不许这样做的。姑娘说说就好,可别真拿去换钱。”
拂清无奈笑笑,“放心吧妈妈,我就是想想。”
“姑娘是缺银子使?夫人给的是三分份例,姑娘又没旁的花销,衣食都是府里的,姑娘是想买首饰?”
“没有。只是以前在潜州时,家中拮据,但凡有什么好东西,都想着拿去当掉来补贴家用。”
“唉,姑娘小小年纪的,便吃尽苦头了,不过不怕,吃够苦头,日后就能享福了。不过说来,是老爷寄去的银钱不够用吗?怎么会沦落到这般地步?”
提起这事,拂清苦笑了声,要是够用,她也不用十岁不到的年纪,就跟人学刺绣,绣得满手是茧子。
她娘也不用没日没夜为了养活儿女操劳,以至于劳累过度,早早逝去。
倒不是姚鹤冠一直不寄钱,倘若从一开始就不寄钱,她娘也不能接连生养他们姐弟,就算生了,也难养大。